近日,记者随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主题采访团深入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,在中广核科右中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现场,光伏板下生长着黑麦草、狗尾草等优质牧草,形成一副“光伏+治沙”融合发展的生态图景,既锁住了流沙,又创造了经济价值,让这片曾受风沙侵扰的土地重新焕发活力。
科右中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吉仁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以前该地沙化比较严重,植被盖度不足50%,经过生态治理后,植被盖度已经达到70%以上。
一片光伏板,锁住万亩沙。该项目创新采用“草光互补”新型生态治理模式。利用光伏板的遮光降温作用,促进沙地植物生长,减缓沙化趋势,完成治沙面积1.13万亩,有效改善了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。昔日的沙地,如今正逐渐变成一片绿意盎然、固沙增收的生态经济复合区。
“光伏+治沙”,推动沙地变成绿野,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。新能源发展,成为守护绿水青山、创造金山银山的“金钥匙”。
(经济日报记者:孙亚军 余健 视频剪辑:袁爽)
【责任编辑:王茂林】